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紀如澤】 「現在一線的醫生就是什麼都沒有。」 張遠洋從國內醫學院畢業,在國外行醫已有8年。新冠肺炎在澳大利亞爆發後,「在非呼吸科、急診科這類與新冠肺炎非直接相關科室里,醫院完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張遠洋所在的科室與新冠肺炎相關性較弱,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都沒有配備。在疫情爆發初期,即便是戴著自己準備的口罩,為了避免引起恐慌,醫院甚至會要求摘下。 「裸奔」的醫生 目前在澳大利亞,即便是急診和呼吸科的醫生,像防護服這樣的防護物資也非常緊張,根本做不到像國內好幾層的專業防護。張遠洋發現,「這邊都是一層最簡單的那種防護服,肯定是不夠的。」此前,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已經訂購了3000多萬個口罩正在路上。但是,他供職的醫院裡,醫護至今沒有收到任何防護物資。 物資季度緊張的現象不僅存在於綜合醫院。澳大利亞醫療體系以社區醫療為基礎,僅墨爾本一市就有7340間全科診所。在社區工作全科醫生承擔了80% 以上的全民健康服務,其中包括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跟蹤隨訪。目前,包括華人醫生在內的所有全科醫生基本上都是在毫無防護措施的「裸奔」狀態下看診。 澳中全科醫療聯盟主席趙惠雲是澳大利亞全科註冊醫師,目前仍在一線工作。據她介紹,有醫生反饋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診斷新冠肺炎。「按照現在的口罩市價,我們全科診所每看一個病人不但虧本,而且是冒著生命危險,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當有澳洲報導有很多醫務人員感染時,將有大面積的全科醫生診所被迫停業,這將大大加重醫院的負擔,而加速醫療系統的崩潰。」 ... 目前澳大利亞醫生最好的防護是:手術衣+口罩+面罩, 有些需要插管醫生用的口罩還是自己購買的(受訪者提供) 「職業的使命感在趨使我們工作。如果需要,我不拒絕為患者做核酸檢測或抽血,我記得我們作為醫生的宣誓。但是我們目前的防護只有口罩和手套。」和趙惠雲一樣,澳大利亞境內的許多華人醫生都懷著一顆醫者仁心,在沒有防護措施的境況下依然接診。 張遠洋目前所使用的防護物資基本上都是靠親朋好友從國內寄送小額的物資。「有些是我們從微信上團購來的,至於是標準和級別畢竟顧不上了,就是能團到什麼就是什麼了。」 華人醫生依靠自己的國內途徑,小規模私人採購的口罩戴起來也並不那麼容易。「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如果我要保護我的家人,那麼我必須要戴口罩,我就成為這一群人裡面唯一一個戴口罩的。而且看到其他的同事沒有防護,其實內心也是挺煎熬的。」因為大部分的醫護沒有任何防護,張遠洋覺得戴口罩這件事本身也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進不來」的物資 比起因為戴口罩成為「少數人」的壓力,令更多人倍感焦慮的是澳大利亞不斷攀升的病例和醫護感染率。 新冠疫情在國內趨穩,卻在國外迎來爆發期。截止4月2日,澳大利亞累計確診新冠肺炎5133例。在全球範圍內來看,尚不屬於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但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即將進入冬季,後續的形勢不容樂觀。 3月21日晚,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通過微博發布了一封用中文撰寫的求助信,向中方朋友求助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新冠疫情必備的醫療物資。在求助信中,他表示如有可出售或捐助相關物資,可與他的高級顧問錢鏡先生聯繫。 國內疫情高峰期時,趙惠雲和華人醫生們曾經搜索澳洲每一個角落,組織社會各界捐贈了價值27萬澳幣的防護服和護目鏡,支援武漢。很快,疫情形勢發生逆轉。從海外疫情爆發開始,趙惠雲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從國內組織物資捐贈,「我們已經沒有正常渠道在澳洲採購PPE(個人防護設備)。一貫使用的供應商2個月前就說Back order(暫時無法滿足的訂貨),目前仍然沒有貨源,遙遙無期。」 在目前澳大利亞對醫療物資嚴格的進口標準下,短時間內在國內找到符合其進口標準的防護物資並不容易。如果國內企業想出口口罩,需要通過相關的資質認證。只有通過認證後才可在海外國家出售,澳洲境內最受歡迎的是經過TGA 認證或符合澳新標準的防護物資,但目前根本無法找到這樣的資源和產能。 ... 目前,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均破1億隻。圖自新華社。 此外,具有歐盟的CE認證與美國FDA認證的產品雖然目前市場上相對較多,但資質本身良莠不齊,存在魚目混珠的現象。FDA的認證標準相對更為嚴苛和複雜,流程耗時也更長。CE認證相對簡單,歐盟多個國家均可以提供該類認證,但並非所有國家提供的認證都能夠在出口時獲得認可。尋找符合澳洲清關標準的物資成為了趙惠雲目前最大的困難。(如有相關資源可直接聯繫趙惠雲本人,email:drhuiyunzhao@gmail.com) 由於疫情形勢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一些國家已放寬對於口罩進口資質和關稅的政策。 3月20日,歐盟發布指令,面對新冠疫情,為滿足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允許部分防疫物資(如一類滅菌的醫用口罩)在符合安全有效的情況下,即使尚未獲得CE認證,也可以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3月29日,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有報導提及,KN95口罩是N95口罩的中國替代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拒絕允許其進入美國。4月2日,美國《國會山報》報導,FDA的一名官員告訴Buzzfeed,由於美國個人防護裝備短缺,FDA將不再禁止從中國進口KN95口罩。 但澳大利亞目前尚未有類似的舉措。 這段時間裡,趙惠雲和同道在國內組織購買了一批口罩,只能依靠國內熱心人士捎來。數量只夠分發給一小部分全科醫生。「杯水車薪,診所里工作的前臺接待人員、護士、醫療相關專科工作者,他們都需要口罩。」 3月19日,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先後宣布將禁止所有遊客入境。同時,為了嚴防輸入型病例,民航局要求,自3月29日起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對於澳洲的華人醫生來說,這意味著,即便是私人渠道的小規模物資運送也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保護家人,疫情爆發開始,張遠洋就和家人分開居住,進行自我隔離。回家之後雖然能彼此看見,但他已經很久沒有抱過女兒了。 (應採訪者要求,張遠洋為化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內容簡介

  調理體質,必須從調理情緒下手!
  壓抑的情緒,容易累積成疾
  思維模式影響情緒模式,情緒會反映在身體健康上
  透過食療,打破致病情緒的惡性循環

  「學習、分享中醫理念至今,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遇過許多受困於情緒課題的人。

  有為了家庭和諧委屈求全,多年離不了婚的人,
  有愛不得又放不下,為情感糾纏多年的人,
  有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視女性為家庭付出理所當然而被情緒勒索的人,
  有找不到人生方向,對人生感到失望而有輕生念頭的人,
  有滿腔熱血想改變世道風氣卻飽受挫折、不被理解的人……」

  養生講師謝無愁整理這幾年以中醫角度觀察情緒的心得,寫成這本書。
  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小鬧鐘,
  讓你認識自己仍然是有底氣、有力量的,
  明白這個力量操之在己,無論在體質也好,還是情緒調理皆然。

  中醫並沒有把心理學與情緒額外區分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專科,某方面來說,中醫在診斷的過程中,已把情緒的失調「一起算」進病症中了,沒有因單純的情緒失調而臟腑健康的狀態。因此調理體質,必須從調理情緒下手。

  飲食在情緒的紓解上,大致分成補氣和養血二個大方向,情緒在人體中是以「氣」的變化對人體產生影響,所以食療對於氣的調理,不外乎理氣和補氣的方式。

  氣在人體中積聚不通的時候,容易有發炎發熱的症狀,理氣多用於生悶氣、心情鬱卒、氣到沒胃口或容易焦慮的情緒反應。氣在人體中出現消耗不足的時候,容易有虛寒、虛勞、代謝能力弱的症狀,補氣多用於提不起勁兒、沒有動力、沒有方向感、心灰意冷等等的情緒反應。

  從情緒的困境中,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思惟模式乃治本之道,然而,過程中可以透過飲食的調整,協助氣機運作,讓身體較快解除失調的狀態;以中醫的角度,「沒有好或不好的食物,只有適不適合的體質」。本書精選出十道食療料理,針對不同情緒失衡狀態,進行調理;也從更根本的心理層面,提供了思維重建的建議。

  從國曆生日找出,你的先天情緒體質及情緒課題

  ◎木型人
  原生家庭的情感羈絆強烈,渴望人際連結,在意人際和諧,可能為了維持關係而壓抑自身的個性。

  ◎火型人
  創造力佳,正能量,渴望對人有影響力,可能為了博得他人的喜愛而作「濫好人」,模糊了人我界線。

  ◎火土人
  要不是行動派,就是眼高手低的空靈派。自信心、執行力為關鍵,若能落實想法,將是天生最易成功的人。

  ◎土金人
  心思細膩,善於邏輯思考,要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習慣做事前計畫,遭遇意外狀況,掌控慾可能瞬間飆升。

  ◎金型人
  通曉事理,最在意他人是否表裡一致。容易憤世嫉俗,或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感到厭世悲觀而想遠離塵囂。

  ◎水型人
  在意自己是否有用、被家人認同。原生家庭的價值觀根深柢固,容易懷疑自己,也不易相信別人。為逃避心理創傷,較易染上上癮行為。

本書特色

  ◎從國曆生日找出你先天的情緒體質
  ◎二十四節氣應注意的情緒保健
  ◎五臟對應的五種情緒課題
  ◎調理情緒的十道食療解方
  ◎隨附:三十題情緒體質自我檢測表

名人推薦

  李宇銘(中醫學博士、香港註冊中醫師)
  吳宏乾(養生教授)
  廖婉如(前台中市長夫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一本令人感到欣喜的好書,書中提到的養生食療觀點也是我們所認同和推崇的,這些在過去都比較少中醫提到。食療需要考慮體質、情緒,這些才是真正中醫的整全觀念,而且書中提到的食療都是確實『食物的食療』,而不是『藥療』,這是非常重要的食療觀點。《情緒食療》一書回到日常飲食之中,講的內容十分平實,卻又別開生面,帶來新的活力視覺,非常值得推薦。」——李宇銘(中醫學博士、香港註冊中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無愁


  把中醫當做武俠小說在修練的紅塵邊緣女子,有個看起來就像筆名的真名,闖蕩江湖、遊戲人間之餘,也過著種菜養貓、分享所感所見的小日子。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自學專班,中國高級營養師執照,中華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畢業。曾任崇光社區大學友善農耕更樂活講師、信義社區大學中醫觀人術講師、大安社區大學中醫觀人術講師。

  Facebook社團:食物的秘密

謝小浪

  成年以上,更年未滿。國立大學社會系畢業,曾任職於台灣大型非營利組織、跨國廣告集團和IT產業,現在大多時間熱衷當一個沒有頭銜的人,有時被暱稱為小浪老師。教的不是塗鴉,是塗一個自信。

  Facebook/YouTube : 謝小浪
 

目錄

作者序:養生是我的職業病  謝無愁     
 
第一章 找出你的先天情緒體質
物質、信息、能量三位一體
你是哪一型?認識六種先天體質
 木型人
 火型人
 火土人
 土金人
 金型人
 水型人
二十四節氣對情緒的影響
 
第二章 五臟內藏的情緒課題
木的特質對應肝:覺得自己或別人「不夠好」
火的特質對應心:害怕衝突,而不敢說真心話
土的特質對應脾:想法很多,但行動力不足
金的特質對應肺:對世事無常,感到憂鬱與哀傷
水的特質對應腎: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被肯定和在乎
 
第三章 五臟對應的五種情緒
憤怒:渴望在關係中得到安全感
喜悅:期待被認同和證明自己有用
思慮:鑽牛角尖又經常往壞處想
悲傷:陷入批判與逃避的循環
恐懼:害怕犯錯而不敢承擔責任
 
第四章 平衡情緒的十道食療解方
小米粥
冬瓜薏仁湯
百合銀耳湯
味噌湯
涼拌芥末秋葵
紅棗酒釀湯
桂圓銀耳湯
絲瓜粥
開胃涼拌四季豆
蓮子山藥紅棗湯
 
作者跋:情緒包袱  謝小浪
附錄:30題自我檢測:找出你的情緒體質
 

作者序  

養生是我的職業病  

謝無愁

  
  沒有學習中醫之前,就有用文字沉澱自己紛亂的情緒習慣,學生時代,為了搞懂自己的個性,常常會接觸許多占卜命理或星座血型的書籍或心理測驗,接觸中醫以後,道家思想對我原本的人生觀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啟發;對於性格、情緒與體質之間的關係,也有更深的理解和探索;中醫並沒有把心理學與情緒額外區分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專科,某方面來說,中醫在診斷的過程中,已經把情緒的失調「一起算」進病症中了,沒有疾病是單純的情緒失調而臟腑卻健康的狀態,所以大部分有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多具備「算命」的能力,這個能力我稱之「職業病」。
  
  職業病有多困擾呢?它是殺死言情小說、文藝片、盪氣迴腸刻骨銘心至死不渝愛情片、宮鬥劇、輪迴劇的金手指,這些曾經開啟了我想像力的創作靈感,自從學醫以後,就少了這個技能了;看分屍片和愛情動作片學習器官解剖和穴位位置,看文藝片或愛情片可以寫一篇「論談戀愛降低智商的普遍現象」,看宮鬥、穿越、輪迴劇,會思考人生本身就是一場罄竹難書的業障流水帳,其海枯石爛的情感,我可能會感動三秒鐘,然後順手用酒精噴霧清潔螢幕,就像上完廁所要洗手一般的自然。職業病這回事,除了打打坐放空、逗弄傲嬌貓、自創一些暗黑料理、寫寫無病呻吟文以外,能夠自娛的選擇,不外乎劇情簡單直接畫面絢麗粗暴的動作片和喜劇片,笑過了、爽過了,紛亂的情緒紓解了,人生還得繼續往前走。畢竟現實人生分分秒秒上演的生離死別、愛恨情仇,對於標榜著痛碎過、盲愛過、哭奔過、瘋笑過、蛋疼過才覺得人生有活過的價值觀,只有看得鬧劇夠多的時候,姨母笑才能表達我內心的底蘊淡定和從容。
  
  現代主流醫學鮮少提及人與天地之間必須和諧共生的關係,對於已經發生的疾病投入過多的資源,相對而言卻在預防疾病上少有提升。在醫院,鮮少有疾病真正的被治癒,亞健康的人也因為還未達可被治療的標準,而無法被醫療體系治療,換句話說,現代儀器有很多疾病是無法檢出,或是無法在初期被診斷出來,而亞健康體質確實有惱人的自覺症狀,舉凡疲勞、痠痛、淺眠、脹氣、口渴、盜汗等,不足以被診斷為疾病卻又無法透過主流醫療體系來解決問題;不知何時引爆的疾病就成為不定時的炸彈一樣,加重了現代人的壓力和負擔。
  
  養生是一種客觀現象的觀察,是方向的引導,我們常常用 C P 值或醫療效率來看待「養生」,養生不宜以治癒疾病為導向,而是講求無病無痛地怡養天年。現代人生活步調快,也造就心性急躁,對待自己以及看待外在環境的變化常常失去從容,不僅急於想要速效的人對食療感到絕望,遇到了這類型的人我也同樣感到絕望;養生培養的是一顆順其自然的心,也順應自然的節奏於天地間協調一致,讓生命之流滋養自體的生命。除了身體的疾病以外,古代醫家也觀察到內傷雜病對人體的影響,從有形物質身體的症狀,對應無形經絡氣機失調而反映出的情緒失調。中醫詮釋情緒與臟腑是無法被分開看待的,當現代人主要是情緒引起的身心症狀時,中醫在生活上的自我照護與提醒,對於疾病的治療效益會顯著提升。許多人也跟筆者反饋在生活中多了一份自我覺察,也漸漸能在日常生活中體會氣與能量的運作是什麼感覺,當感覺對的時候,也能真正了解身體想要傳遞的訊息,這也是自己在分享中醫情志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學習、分享中醫理念至今,最大的考驗是讓自己時刻保持清明的內心,授課的過程中,遇過面對情緒與暴力、為了家庭和諧委屈求全,多年離不了婚罹癌的同學、愛不得又放不下情感糾纏多年的同學、得知自己罹癌也不想讓家人好過的同學、重男輕女的家庭,視女生對家庭付出理所當然被情緒勒索的同學、找不到人生方向對人生感到失望而有輕生傾向的同學、滿腔熱血想改變世道風氣而飽受挫折,不被理解又負債累累的同學……等各式身心的問題,每到深夜時分,這些問題都會在內心反覆播放,常常思索著,如果人生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有內心的小小提示,告訴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更好過,我相信,即使眼前的困境再艱難,我們也會有勇氣承擔下來,這樣的心念也促成了我整理自己幾年來以中醫角度觀察情緒的心得,讓它有緣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小鬧鐘,知識與資訊不會給予人生該如何選擇的標準答案,它是讓我們認識自己仍然有底氣、有力量的提醒,然後明白這個力量是操之在己,無論在體質也好,還是情緒調理皆然,畢竟,人生並非是活得愈久,快樂愈多,只有能夠笑著活到最後,對我來說,才是真正沒有遺憾的人生。

己亥年 夏至

作者跋 

情緒包袱
 
謝小浪


  以為扛得起 卻又沒放下。
  那些我以為我很好的我們。
  
  是的,我必須說,一直以來我並不是一個容易釋放情緒的人。
  「你的感覺是什麼?」 L I N E 那端好友問。
  「還好吧,生活中本來就有高低起伏,也不用特別放大哪一種。」
  
  我的回應泰半像這樣。
  然意識到情緒很有事這件事,竟已是千迴百轉卻倖存之後的此刻。

  它對於有些人來說的確是個包袱,當積累的情緒沒有得到揭露和釋放,直到臨界之後會用多強勁的後座力反撲回來,最初的我們,或許都不曾真正的明白。

  粉紅行動之緣起
  
  二○一七年六月,一位摯愛的姊姊檢查出罹患乳癌。
  
  當下的我,徹夜輾轉反側無法成眠,如同許多罹癌者的親友一般,不敢把自己的擔心焦慮讓她知道,更不知道身為她周遭的親友如我,還能為她做些什麼。
  
  翌日,我發了一封訊息給姊姊。
  
  不一會,她倏地丟了一張照片過來。
  
  一張局部的照片怵目眼前,無可迴避,那是一道縫整不一的疤痕。

  一時的我還沒有意會過來,過了半晌,眼淚便撲簌簌直落下來。
  
  從那天開始,我幾乎在不斷汲取和耗盡的狀態循環,過程中幾度潸然而停頓,將所見所思所想,從罹患乳癌者自身及其身旁陪伴者的雙重角度,陸續創作了【粉紅行動 ─ 為乳癌女人而畫】系列圖文。
  
  同年十月一日,【粉紅行動】以一日一幅、連續整個月,首度於網路預展。
  十一月廿三日,【粉紅行動】正式於台北首展。

  二○一八年五月,【粉紅行動】受邀台中市政府進行全市七區巡展,首度跨界結合行動劇展形式展演,當時前市長夫人婉如姊也現身響應。
  
  同年九月卅日,【粉紅行動】又受邀台北市婦女館,再度重返台北發聲。集合跨界人士,共同響應國際乳癌防治月。
  
  一次次馬不停蹄的策展籌備和展出當中,姊姊一邊掛記,卻也只是告訴我,記得吃飯,不要太累。

  二○一九年二月十四日,【粉紅行動】再受邀台北林口長庚醫院,首度於醫學中心展出。
  
  這不僅是巡展以來,首度來到醫學中心,更是在【粉紅行動】接觸社會大眾和罹癌者身旁的陪伴者以來,首次和癌友們直接面對面,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述。
  
  面對的是台下罹患乳癌的姊妹們、她們的親友、甚至還有她們的另一伴,那份分外親近又情怯之情,更令我在開幕式前一晚徹夜未眠。

  「謝謝你!真的!你的畫、你的文字講出了我心裡的感覺!」
  
  當我分享完走下台,幾位姊妹們紛紛走過來,緊緊握著我的雙手與我相擁,令我幾度泫然。
  於焉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在所有理性的治療之外,那份理性沒有辦法撫觸到的情緒缺口。
  
  感覺必然承載著情緒,不說感覺,感覺不因為你不說而不存在。
  而當你不論說了與否,隨之的情緒有沒有轉化、或是一直累積在裡頭。
  
  設若一個不容易放過自己的人,即便承認的當下示弱了,對自己何嘗不是一直嚴苛以待的。
  當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放過的時候,身體蓄積的反撲就如同顯影一般誠實地揭露。

  我的情緒與身體相應之路
  
  時常,我們忘記了感覺,壓抑了情緒。覺得我們可以消化它,也否定它的存在。
  然後我們繼續跌跌撞撞,繞了好一大圈,才讓身體告訴我們,到底是怎麼了。
  
  在此之前的我,也有好長一陣子的低迷。
  離開看似無虞的職涯,開啟人生第一段沒有頭銜的日子。
 
  逐漸地也才真切領略到什麼,當你把放在身上的東西抽掉的時候,你還是原來的你麼?如果不是,那麼你是什麼?
  
  唯有自信,也唯有自性。
  
  一路上攀爬的我們,不斷追求加法的人生。
  到後來,可能我們需要的,只是減法的人生。
  
  那一陣子,身體也亮起紅燈,不僅食慾不振,體重直落,對許多事物喪失動力,甚至虛弱到一度只能臥床。
  
  不知何時,病識感一念突然閃過。於是問了無愁,該吃些什麼才好。
  「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她見狀語重的說。
  
  我突然被這句話點醒(其實是被嚇醒,我要交待遺言了麼)!
  我接受食物就是身體最好的補給,除了食補氣血之餘,也先後用了幾帖方子。

  「該用藥輔助的時候,也不用太抗拒!就給身體一點時間吧!」無愁說。
  
  當我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時,身體是有感的。
  
  身體有感,體質也會逐漸變化,同樣的食物對每個人在不同狀態的反應亦不盡相同,藥也一樣。
  
  體質轉變的當下,先後搭配不同的藥材相輔作力,於是自揄作藥頭,畫下前後常服用的方子。

  慢慢地,約莫過了半年、一年後,食飲和心境重新調整定序,逐漸感受到身體的回饋。而身體的釋壓也逐漸平整了內心,相互效力,把我從身心低靡的幽谷拉了上來。

  塗鴉就是原力,自己的原力自己救
  
  人生真的很有趣,雖然歷程總是充滿矛盾,卻又能繼續前行。
  繪畫,可以說一直是自幼以來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或也是出口。
  
  過去的我,為了追求一個看似卓越且不出錯的人生,毅然放棄了這個禮物。
  卻在人生的另一個當口,這個禮物依然在路口等著我。
  
  一個受理性思惟社會科學制約訓練而運作的腦袋,竟然開始在社區大學教起塗鴉(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 ─ 療癒塗鴉系列課程)。

  任誰都想不到,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常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
  
  塗鴉不是塗鴉,塗鴉是塗一個自信。
  塗鴉就是原力,自己的原力自己救。
  
  有沒有放鬆,線條會告訴你;有沒有自信,紙張也會告訴你。
  「結果昨天上課如何?」好友又LINE。
  「不錯耶,同學們還說,不准我把課名療癒兩字拿掉呀!」(他扔了一個笑彎腰動態貼圖)。
  「我覺得上天給了你這個很棒的禮物,也是你情緒的出口噢。」(感動)
  回丟一個貼圖。
  「突然感覺到:同學們來上課,不只是塗鴉,當他們和我說療癒的時候,真的還滿感動的。」

  不說療癒,療癒也不因為不說而不存在。
  如果一件事本身就具有療癒的力量,療癒自然會在其中啟動運作。
  
  我也常和同學們說:
  畢卡索花了短短幾年,就能畫得像拉斐爾。
  卻花上一輩子時間,只為追求畫得像個孩子。
  畫得像個孩子,返還本能、順從直覺。每一筆篤定的背後,是要有多大的信心。
  你知道麼,一個社會化已久的成人,能夠放掉社會制約和慣性,要能畫得像個孩子,是有多不容易。
  習而後覺的放鬆,安住當下的篤定。一個成人,也才約略能夠畫得像個孩子。
  畫得像個孩子,不僅是自我期許,也常在課中分享給同學們。

  而本書的圖作,便是以這樣的心境之下完成,期待在你翻讀的片刻,消化文
  字之餘,可以有輕鬆舒心的感受,便是值了。
  
  出版的同時,我的另一圖文創作【百女圖】 ─ 當代女子一百貌,描繪當代女人日常生活中一些幽默詼諧值得玩味和無關道德與否的小事件,總計十系列,亦正受邀台中市政府進行全市巡展當中,期待日後有機會在現場與你相見。
  
  我是謝小浪,也歡迎你到粉頁來找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40107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壹章 找出你的先天情緒體質(節錄)
 
一.物質、信息、能量三位一體(節錄)
 
情緒失調多和人際關係、物質渴望、自我實現、壓力有關
 
古人對於情緒的主題描述的並不多,或許是社會型態的差異,讓人不先以情緒失調為主要就醫的方向,若是自體虛損引起的情志低落,是以藥食補益的調理為主;若是情志為主要失調(例如外界刺激或遭受打擊等),則多以針刺療法調理。
 
情與志,是一體的兩面,肉體就是一間五臟廟,廟中供奉著主神(心主神),其次為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等,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供奉五個神明的廟,五個臟所對應的五種「氣」,是人體能量活動的源頭,舉凡細胞基因、性別取向、遺傳因子、人生方向、性格外向或是內向等等,都包含在這五臟的設定中。腎為先天之本,繼承了父母的精,創造出新的生命個體,這個個體生於父母,也是獨立的存在,就像我們換上不同的軀殼去體驗不同的生命經驗,五志各司其職,也互相影響,倘若五臟之志無所發揮,就會成為情緒反應出來,只要有情緒,就會影響到經脈氣機的變化,〈素問.舉痛論〉中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就是說明氣機因情緒(訊息體)、冷熱(能量體)的變化造成人體內環境的影響,不同程度的影響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症狀產生,這就是可以透過氣機的失調判斷是哪些情緒、是否內傷七情為致病因素來決定調養方式。
 
除此之外,每個臟腑都有自己喜好的氣的運動方式,例如肺氣喜降、肝氣宜調和、胃氣喜降,脾氣喜升等等,只要是讓它逆向,或是瘀阻,就會產生病理現象,例如憤怒的時候氣機向上,影響肺與胃的功能,而出現肺胃失調的胸悶、胃納失調、胃食道逆流等症狀,源頭是肝氣不和,反映在不是肝臟本病的失調,我們都可以歸於情志為主的疾病;另一個例子是思慮過度,讓氣打結成無形的氣結,影響脾胃運輸和消化的能力,令人不想進食、食慾不振,也是因情緒導致氣機的失調而出現的症狀。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r646j24.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681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竹櫻桃木木紋地板桃園經典柚木防塵地板台中比利時防白蟻地板
苑裡衛浴修理、磁磚整修 桃園免費到府丈量無重金屬地板 新竹魚骨拼防水地板楊梅老舊屋翻新 苗栗威尼斯原橡防蟲蛀地板 桃園土倫淺橡大理石地板桃園進口地板一坪多少 苗栗白銀灰橡石塑地板 台中土倫深橡浴室防滑地板苗栗舖木地板會不會比較不會吵到樓下 台中現代簡約風餐廳地板 台中防驗大理石地板通宵老舊屋翻新 台中千年白橡兒童遊戲室地板 桃園系統櫥櫃UV防刮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zs0fc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